•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红色联盟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红色联盟公众号
  • 客服电话
    3480920397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1-64051516

    电子邮件

    service@shadt.com
  • APP下载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乡村文化传承现状如何,听听他们怎么说

        近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几位在校本科生来到了黄骅市北王曼村,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访谈的形式,围绕乡村学校在乡村文化传承的功能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


1.jpg


        7月29日,同学们前往调研地点,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教师家中,对滕庄子乡北王曼小学、杨官庄小学、齐家务中学的几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7月30日,前往当地社区,走访当地学生和家长,同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微信图片_20180731085454.jpg


微信图片_20180731085449.jpg


        通过针对教师的问卷填写和访谈过程,同学们了解到,当前乡村学校对于乡村文化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尽管一些学校还保留着校本课程,如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成为了羊二庄中心校的校本课程,吕桥武术也进入了校园,这些宝贵的乡村传统文化财富得到了一些地区学校的重视,但总体来说,当今乡村学校普遍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教师考核看成绩,学生升学看成绩。也同样是由于重视,乡村家长倾向于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送入城市,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乡村文化后继无人的现象也更趋严重。


微信图片_20180731085458.jpg


        家长们反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农业劳作等活动,但大多数仍是反对孩子将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是希望他们进入城市工作。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了家长们的合理心理:希望孩子们体会到过去农耕生活的不易,并希望他们将来从事更轻松的行业。而受知识改变命运思想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又凸显得格外重要。而对于村里的历史沿革、传说故事,孩子们大多没有兴趣去深入了解,家长、老师们也都没有兴致讲解了,一些乡村文化面临断代的危险。


黄骅广电全媒体

编辑:张峻源

微信图片_20180327134728.jpg

         

        

沪ICP备12033006号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县电视台红色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市县电视台红色联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