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红色联盟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红色联盟公众号
  • 客服电话
    3480920397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1-64051516

    电子邮件

    service@shadt.com
  • APP下载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开讲啦 | 从唯美古诗词中赏初夏美景


春天还未看够,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夏天。初夏的日子里,热烈活着,诗意生活!


114143up6mk6k1pei6cm6y.jpg

                                           

《初夏绝句》

南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绝句》这首诗出自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之手,陆游一生著述丰富,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此诗格调清新,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没有愤怒也没有呼喊。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春天开的那些大红大紫的花朵都凋谢的时候,布谷鸟的声声啼叫唤来了夏天,后两句中,桑麻行不尽指作物生长旺盛。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我行走在两边种有桑麻的道路上,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北宋亡国,南宋在临安的政权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时代混乱,陆游为什么如此说呢?可能是有夏日作物欣欣之景而生此感,也可能是生于乱世而对盛世的期盼,也可能是自然的美景暂时让他忘记了愁烦。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暂时忘掉这一切,就让我们陪陆游静静走过这个初夏时节!


2.jpg


《阮郎归·初夏》

 北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阮郎归·初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

这首《阮郎归·初夏》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3.jpg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首句写自己居住的幽僻环境和诗人初夏凭高远眺的情景。俯临夹城,春天走了,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从诗的题目晚晴可知:晴说明刚下过雨,晚暗示了雨持续的时间之久,因此直到傍晚才云散雨霁,人的精神也随之清爽了不少。诗人没有直接写感受,而是写生长在幽僻之处的小草。幽僻处的草最怕阴雨浸淹,幸得天意垂怜,天得以放晴,以小草的喜悦进而联想诗人自己在天放晴后的喜悦舒爽的感觉。诗人以幽草暗喻自己的遭遇,把自己比作无人注意的小草。这两句点出了晚晴之后的美丽,美丽的景致总是短暂的,诗人有着对时光匆匆消逝的惋惜和怅惘之情,然而诗人是积极乐观的。

第三句写由于傍晚放晴,站在高阁上眺望,能够看得很远,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最后两句写越鸟的感觉:晒干了巢后,越鸟飞回来的时候体态轻盈,以此形容天晴后的爽快感觉。这仍然是登高远眺的情景。宿鸟归飞,通常最容易触动羁旅之人的乡愁,这里却没有悲愁,只有喜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两句写了恬静的黄昏,具有闲适淡远的优美意境,成为传诵的名句。


4.jpg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它语言明白如话,酷似民歌,虽含蓄不足,却情韵悠然,堪称佳句。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面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1.jpg


沪ICP备12033006号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县电视台红色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市县电视台红色联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