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051516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摘要:尝试专为残障人士打造社区康复的健身服务苑点,辐射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残障人士,解决他们的运动康复和社交需求。 ![]() 家住杨浦区的王大叔,是一名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三个月前,大家都在关注影院何时复业、中超如何复赛,但他更关心离家只有约10分钟路程的殷行街道残障人士康健苑点,到底何时恢复开放。疫情期间不开门,电话也没人接。虽然我自己出门没那么方便,但还隔几天来看看。等开门了,就有适合我们的康复锻炼场所了! 4月8日,康健苑点采取预约制方式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不少残疾人士每天打卡的康复场所。在这里,有专业设备,有专家指导。除了得到专业康复的服务,我们还能互相聊天交流,心情都开朗很多! 为王大叔们在康健苑点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创业者朱慧敏竟还只是上海体育学院的一名硕士在读研究生。脸庞还带着些许学生气的朱慧敏介绍起自己的创业项目时思路清晰,这是我们的创业项目,叫白杏康健,是尝试专为残障人士打造社区康复的健身服务苑点,辐射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残障人士,解决他们的运动康复和社交需求。 实习结缘体育健康产业
实习期间的日常工作、互动交流,让朱慧敏发现,不少企业、机构购买了很多先进的适残化康复设备,但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很多残疾人不知道如何使用,也不知道自己如何科学康复运动,一年的实习让我认识到,光给残疾人群体提供康复器械的硬件还不够,需要有更好的软件支持。比如,家门口10分钟就能达到的专用区域,还比如最好有专业人士给予指点。 这段实习经历,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运动健康素养存在短板,本科毕业考研时,她特别选择攻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巧的是,这一年上海体育学院的创新创业学院与她实习所在的校友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设立一对一帮扶大学生创业项目。朱慧敏马上找到双创学院的老师,提出之前脑海里闪过的全部想法。 高校社区强强联手协作
新冠疫情,春节过后,殷行街道残障人士康健苑点长期处于关门的状态,直至4月8日才采取预约制方式对外开放运营。重新开放后,团队发现很多残障人士由于疫情期间缺乏运动,身体机能较年前大幅下降。 王大叔天天盼着康健苑点开门这件事,更给到团队很大触动,坚定大家开设更多康健苑点服务残障人士的决心。试点两年后,今年5月,朱慧敏和伙伴们正式成立上海四脚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白杏康健品牌,专注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事业。 中国现有85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名残疾人。根据《上海市残障人士健康状况评估报告》显示,体检无异常的残疾人仅占0.02%。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主要因素,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组合因素,更让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新增残疾的比例不断攀升。 打造残疾康复干预体系
在殷行街道残障人士康健苑点的残疾人,无疑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殷行街道试点的残疾人会员中,52%肌力得到提升,29%精神状态明显好转,14%心肺功能和步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更让人欣慰的是,4位脑梗术后需坐轮椅、1位颈椎骨折伴截瘫并伴有脊髓损伤的残疾人在锻炼1年后,现在可以脱离轮椅、拐杖独立行走,且走路步态日趋改善。 运营团队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希望,每个城市每个街道都可以考虑设置康健苑点,让残疾人从医院回归家庭后都有处可去、有人可询,用专业服务全面改善残疾人健康体质状况、恢复机能、培养意志品质和提升自理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具有专业体育院校孵化背景的白杏康健,目标是成为国内最权威的残疾人运动干预专家,让每个城市每个街道都设有相关苑点,造福一千万残疾人。据悉,白杏其实是百姓的谐音,秉持平等参与、共享健康的理念,让残疾百姓人人享有康复健身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