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051516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摘要:这本杂志的快速发展,关键是聚焦世界运动和健康发展的前沿科学,践行学术期刊教育及科普的社会责任,这是老百姓的民生刚需。 ![]() 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中国大陆第一本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近日再迎喜讯: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最新数据,该刊影响因子跃升至5.2(去年为3.644),在85种被SCI收录的体育类期刊中排名第5(去年排名第10)。这标志着这本体育杂志已具备相当的国际影响力,迈入国际一流体育学术期刊行列。 《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2011年正式启动创刊工作,仅用9年就显示标杆效应创刊一年半进入国际权威数据库,目前已跻身SCI体育学期刊世界前五,成为国家七部委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重点支持对象,堪称学术期刊界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诠释的代表。九年磨一剑,秘笈何在? 遵循国际理念,讲述中国故事
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吴坚,如数家珍。纲举目张,《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坚持打造国际一流的编委会。编委会由41名编委组成,其中外籍编委77%,许多编委是国际一流专家,并在国际重要体育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期刊通过定期召开编委会会议以及日常频繁交流工作,与编委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长此以往,编委们在为杂志献计献策、身体力行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学校各二级学院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中。 遵循规律,注重全流程编审的国际化。稿件国际化:期刊每年收到的投稿量在1500篇以上,来自近70个国家/地区,其中国际来稿约占88%;审稿国际化:严格执行三审制,拒稿率高达95%,初审时间仅为3天;出版国际化:与全球最大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合作,采用开放获取(OA)模式;传播国际化:充分利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期刊内容;读者国际化:全文下载量超过90万次/年,其中国际下载量占85%以上。 虽然是一本英文期刊,但我们一直在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吴坚介绍,期刊创刊后一共出版4期特刊,分别以中国传统医学与运动、太极拳:从传统应用到现代实践、中国体力活动、老龄化与健康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为主题,介绍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切实提升了中国体育学科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上海体育学院高度重视、全校通力协作、国际编委会鼎力相助以及专业化编辑团队倾力贡献。这张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国际学术名片很好地促进了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也用实际行动助力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践行期刊社会责任,凸显体育健康价值
体育所蕴含的健康促进功能,过去一直被忽视,但疫情让很多人认识到,运动带来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抗体。疫情期间倡导减少外出引发的居家健身需求以及国际学术界对运动提升抗疫能力的研究都表明,运动健康促进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重要价值。 运动的健康促进,通过体医结合、康(医)体融合的方式,在慢病治疗和管理方面别有一功。中国有1亿多的糖尿病患者人口,90%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没完全丧失,目前一般都让吃药。上海体育学院院长、《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主编陈佩杰教授认为,但换个思路去治疗,胰岛素都在肌肉里,通过增加肌肉训练增加胰岛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绿色疗法。还比如高血脂症状,也可以实现运动健康促进:患者可以通过一定强度的运动代谢,精准促进血脂回到正常水平。 在打造大健康的国家战略下,正由以治病为中心逐步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国家推进全民健康,需要这个领域的科学支撑。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工作,从慢病的运动干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等,都是围绕健康促进、公共健康展开。通过《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我们不仅介绍欧美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运动健康理念,也力推中国群众体育运动、中国的武术气功,引发国际高度重视中国运动健康发展。 不管是医学界还是体育界,严谨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多地验证运动是良医这句话。陈佩杰告诉记者,这本杂志的快速发展,关键是聚焦世界运动和健康发展的前沿科学,践行学术期刊教育及科普的社会责任,这是老百姓的民生刚需。我们需要干细胞、基因研究等医疗健康高科技,更要关注事关百姓民生的健康促进科学。在运动健康促进理念的指引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不仅能开出药方,还能给老百姓给出科学运动处方,注重运动公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