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红色联盟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红色联盟公众号
  • 客服电话
    3480920397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1-64051516

    电子邮件

    service@shadt.com
  • APP下载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老龄化、缺人手……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缩减,怎么破?

摘要:志愿者队伍缩减的问题,对一些仍需鞭策的小区而言,会造成一定影响。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满一周年,上海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高涨,截至去年年底,超过95%的居住区市民自觉正确地参与了垃圾分类投放,全市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了90%以上。

成绩背后,有一批人在默默负重前行,他们是各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去年,上海构建了市、区、街镇三级共3万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体系,38万人次参与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在他们的指导和监督下,上海垃圾分类进步显著。

但部分小区因为志愿者平均年龄较高、环境条件艰苦、志愿服务时间与个人作息冲突等原因,开始出现志愿者队伍缩减的问题,这对一些仍需鞭策的小区而言,会造成一定影响。

缺人的问题,上海小区怎么破?

缺人手,周边共建单位贡献外援

6月28日早晨,尽管大雨瓢泼,但徐家汇花园小区的两个垃圾箱房前,没有一名志愿者缺席。

只要查一下志愿者排班表,就会发现该小区有多缺人:小区共有两个垃圾箱房,志愿者一天服务8个小时,1个小时一班,每班两名志愿者值守,仅1天就消耗掉32名志愿者。以该小区现有100多位垃圾分类志愿者计算,每3天到4天,每个人就要轮到一次值班,志愿服务的强度不小。

但在汇园居委党支部书记郑刚眼中,徐家汇花园小区并不缺人。早在去年,小区就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在共建单位中发起一小时志愿者活动。

目前,上海市建科院、中国银行、上海银行等单位每周都会安排年富力强的外援进入小区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在拉低小区志愿者平均年龄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欢声笑语与活力。

小年轻不用上班吗?平时这么累,哪还有精力?一开始,郑刚和许多居民都怀疑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但接触、熟悉这些志愿者后,都被感动了。

有些在银行上班的志愿者,早上专门提前1个小时出门,在垃圾桶前站1个小时后,直接去单位上班;有些晚上下班的志愿者,以避免拥堵为借口,在小区里志愿服务了1个小时才回家。

外援都这么拼,小区居民不好意思了。居民顾阿姨是热心居民,每周轮到两三次志愿者值班,最近天气炎热,箱房前蚊子恼人,但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不能总是麻烦别人,我们自己的小区,多出力是应该的。

除了借外援,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也能减轻缺人的负担。

在徐家汇花园小区南库房前,记者注意到,两扇湿垃圾投放窗口上藏有隐蔽的摄像头,窗口关闭时对着垃圾箱房前方的空地,开启时对着箱房内的湿垃圾桶。

一旦有居民在规定投放时间外、智能垃圾箱房关闭时,将未分类的垃圾丢在垃圾箱房前,又或者居民在规定投放时间内错误投放了垃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视频追溯到个人。

郑刚表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是为了将有限的志愿者有效配置到指定点位上,在限定的投放时间内对扔垃圾者给予更高效的指导和监督。在缺人的情况下,对垃圾箱房进行科技赋能,可以大幅减轻志愿者的工作强度。目前,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从5%提高到了98%以上。

没外援,借鉴台北开垃圾桶公交

周边没有单位共建,请不到外援,这种类型的小区又怎么办?

浦锦街道的红醍半岛小区就是这类典型,去年开始,一种小区内部的垃圾桶公交解决了缺人的难题。

记者看到,该小区东南西北各设有一个车站,在指定的4个投放时间段(每天7时至8时,9时至10时,12时30分至13时30分,19时至20时)内,一辆垃圾桶公交会依次在各个站点停留15分钟。居民可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站点按时分类投放垃圾,如果错过了公交,可前往附近的下一站或再后面两个站点赶车。

家住9号楼的李士林对这种公交很有好感:出门就是1号点,就算错过,走到最远的3号点也不过三四分钟,并不麻烦。

老李说,自己住在7楼,过去隔层设一组干湿垃圾桶,天一热,下面几层的垃圾桶就会有臭味泛上来。现在桶都撤了,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形式很新颖,很有参与感,更重要的是环境变好了。

我们曾经纠结要不要在主干道上设桶。茉莉名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文龙告诉记者,高层撤桶后,他们原本打算在小区主干道上按10米间隔设一组干湿垃圾桶,但这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指定投放时间段,都要在垃圾桶前配置志愿者,否则容易发生没人盯就没人分。

然而从小区大多数居民的作息规律来看,有时间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居民只有30多名,以退休党员为主,就算每天都轮到一次垃圾桶前值守,人手还是紧张。

在一些居民代表的建议下,小区想到借鉴台北垃圾车定时上小区收垃圾的经验,如此一来,小区里见不到垃圾桶,环境更整洁了,同时,没有垃圾桶,就不需要志愿者值守,由公交驾驶员兼任分类监督员即可,大幅减少了用人需求。

剩下的志愿者力量可以用到小区巡查等方面,将重心转移到对随意丢弃无主垃圾的监督、追责上去,志愿者的压力减轻了,效率更高了。

一年来,红醍半岛小区内的湿垃圾收运量由平均每天5.5桶增加到16桶,分类人次从最初的100人次/天,增加到现在平均800人次/天。大家的参与度更高了,垃圾分类实效更好了。

 


沪ICP备12033006号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县电视台红色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市县电视台红色联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