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051516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摘要:国家4项用地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上海在半个月内已落地两项,在全国创新双第一。 ![]() 当年审批、当年开工,对于涉及区域广泛的重大交通工程而言,难度极大。今年5月份,上海率先实现破局:国家级重大水利项目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开工时间较最初计划大大提前,有望成为全市第一个当年审批、当年开工的市政重大工程。与此同时,机场联络线东线也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开工。 破题关键是一项土地审批放管服改革。今年起,国家正式推动4项用地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作为全国8个试点区域之一,上海在短短半个月内,在机场联络线、吴淞江工程中率先完成2项改革落地,在全国创下双第一。 用地审批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曾在新增建设用地从严从紧、严格保护耕地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客观上用地审批周期较长,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大冲突。 交通类重大工程虽然民生性强,落地难度却很大。一位业内人士这样举例,交通工程呈条带状分布,涉及到的沿线土地多而杂,审批类型、环节、部门多。有的工程审批时长甚至以年计算,已经成为开工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 上海城投集团吴淞江项目部负责人岳申舟也曾因此苦恼良久。计划率先开工的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全长7.82公里,涉及占用17.4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按照原有规定,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用地预审,需报批国家自然资源部,这意味着审批环节和时间大大增加。 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规划效果图 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此次国家下放的4项用地审批权,主要包括由国务院授权或委托省级人民政府行使审批权;自然资源部委托下放用地预审和先行用地批准权。 在市区规划部门工作人员帮助下,吴淞江工程在全国首次试点自然资源部用地预审权委托下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用地预审,只需到上海规划资源局进行报批,大大减少了报批环节,为缩短审批时间创造条件。 改革之后,土地审批‘足不出沪’,审批时间从以年计算,变为以月计算,乃至以天计算。 岳申舟介绍说这么大的工程项目,从启动用地权属调查到正式获批,只花了1个月时间,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审批环节精简,但工程项目专业技术门槛高,而且各有各的情况,申办过程较为复杂。上海规划资源部门创新项目经理人制度,派出工作人员主动服务,从土地权属调查到正式审批,全流程帮助建设企业和发改部门、水务部门以及沿线的属地政府进行沟通,让用地预审和项目建议书同步推进审批。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市政处处长孙珊说,这项制度有望进一步拓展。今年重大工程152项正式项目、60项预备项目,将形成一项目一清单,逐项列出路线图、计划表,确保专班管、专人盯。 放权不是放松。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认为,用地审批权下放是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用地效率的要求,但绝不意味着耕地红线被打破,更不意味着上海出现建设用地摊大饼扩张趋势。 他表示,上海将严格执行土地占补平衡制度。特别是在耕地有限的背景下,对普通耕地的占补,也会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偿高标准,在数量、质量、生态和布局方面从严;严格审查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用地审批权下放只针对地方重大工程项目,是行政审批程序上的变化,对土地供应格局的影响并不大,上海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