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051516
红色联盟官方APP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
扫描二维码
关注红色联盟微信公众号
摘要:面对庞大复杂的灾难叙事,简单化、脸谱化是容易的,但纪录片就是要呈现世界和人的复杂。 ![]() 7月2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聚焦抗疫前线的纪录片人,范俭、范士广、林晨、秦晓宇、竹内亮等曾深入抗击疫情一线的纪录片创作者,分享他们如何用影像记录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不仅一批高品质的抗击疫情纪录片先后出炉,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短视频单元中,也入选了抗击疫情的短视频作品。各大影视企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披露的新片片单中,抗疫主题电影同样已经在路上。 面对席卷人类的灾难,影视产品应该如何去记录和反映?这些创作者的思考,或许能打开新的思路。 关注宏大叙事之外的个体生命体验 抗击疫情一线,好故事俯拾皆是。按照当下流行的思路,纪录片也要找到好故事,发现好人物。 一天,纪录片导演、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范士广在医院红区和一个年轻护士闲聊,就拿手机拍了一段,我问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前几天我照顾的一个病人去世了,手机锁在铁皮柜子里。他去世的那个晚上,手机不停在响,柜子在音乐和振动中发出巨大声响。那天我一个人值班,我无法拿出电话,但会忍不住猜测这个电话是谁的,是家人,父母、还是孩子?我没法去接那个电话,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说着说着,护士哭了,范士广隔着层层防护服,看到她的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自己也禁不住流泪了。 我们不能按照那种套路去拍。这个护士给了范士广很大的冲击,当面对庞大复杂的灾难叙事,故事最大的作用是把世界简单化,也很容易把事情脸谱化,纪录片导演最大的作用是反映现实,去呈现世界和人的复杂性。 随后他立刻和导演组开会,打算另一集采访一百人。我相信在宏大叙事之外,个人的生命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撑,这是有血有肉、非常重要的个体经历。 摄制组真的采访了100多个人。范士广有天一个人回到宾馆,已经12点了,突然看到前台一个姑娘在弹吉他。她说想学一首曲子,走的时候想送我们一首歌。姑娘刚刚大学毕业,因为疫情无法回家,就在酒店帮忙,什么累活杂活都干。等到摄制组离开时,她真的给他们弹了首歌曲。那是一种普通人纯粹的情感。 拍摄《人间世》的抗疫特别节目,摄制组在武汉蹲守28天,拍摄了3万多分钟素材。 退后一步,静水流深式观察记录 当地居民知道我们疫情期间在武汉拍纪录片,叫我们‘逆行者’。我跟他们说,我很遵守交通规则,不会逆行。纪录片《被遗忘的春天》导演范俭半开玩笑地撕下了英雄标签这是面对巨大灾难仍义无反顾投入一线工作的人们,常常会被贴上的标签。 尽管论坛题目叫抗疫前线的纪录片人,但作为拍摄者,我没有上战场的心态,只是想拍一部片子。范俭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崇高,去之前我也很害怕,我和团队都经历了心理上的惧怕与较劲,最终决定去,因为值得,不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就是一份工作。 这样的平常心留在了他记录的影像里。范俭曾经拍摄过一部讲述汶川地震失独夫妇渴望重新生女儿的纪录片《活着》,有网友评论那种浸入生活的感受熹微的感动,像河水静静流淌,人生充满着希望。但这一次拍摄抗击疫情纪录片《被遗忘的春天》,他决定改变此前的拍摄手法,采取稍微抽离的方式对待这样的灾难题材。 为此,他没有选择紧张忙碌的金银潭医院,也放弃了风口浪尖上的百步亭社区;而是选择了百步亭隔壁一个社区。一开始我就没想去医院,而是想展现疫情下武汉人的生活日常,他们的生活关系怎么被影响,这符合纪录片更静水流深的特点,而不是新闻视角的观察。 《被遗忘的春天》记录了普通武汉家庭面对疫情的生活和感受。窗户上泛白的红双喜、无家可归的宠物、夜里无尽的窗户每个镜头既平常又直击人心。有网友关注到其中社区负责人的一段视频,管理者也难,做和不做都被骂。 不少观众对于这种后退一步的记录给予了正面评价。有网友称,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各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妥协让步和自我牺牲。尽管隔离期间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但在这个同呼吸共命运的社区里,给人以生机的春天终究还是在严冬之后到来了呀。 |